HP 我自从小学6年级以来,几乎每年都要重读一遍哈利波特,有时候是一两本,有时候是全7本。说来都有些惭愧,好得是受过“精英教育”的高材生了,为什么还在读这种儿童读物。你这水平,不应该读些马尔克斯,卡尔维诺,普鲁斯特么?

所以我得承认,水平就是不行。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我是强行读完了,但除了对书中肉体欲望,异国景致的描写,没看出个所以然,最后还是知乎教会我中心主旨。普鲁斯特就更别提了,幸好我只买了第一卷《追忆逝水年华》,因为我可能连前50页都没撑过去。我有些学姐学长后来留校读法语,意大利语文学的博士,我对他们佩服不已,羡慕他们能理解那样的文字。

以前我还对自己喜欢哈利波特这事儿遮遮掩掩。现在,我就接受自己是俗人一个了。对自己定位准确之后,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讨论自己喜欢的东西了。

HP

人们说,好书每读一遍都能发现新东西。哈利波特是不是好书不由我来说,但我每次读真的都能发现新的细节 – 有的是好细节,有的是坏细节。

比如,翻译上的很多细节。我第一次读哈利波特是马爱新马爱农姐妹的中文翻译版(非常优秀的翻译)。其中,教草药学的是斯普劳特教授。我今年重读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Professor Sprout,Sprout在英文中是萌芽的意思啊!罗琳说,起Dumbledore这个名字,是因为和Bumblebee很相像。她脑海里的邓布利多,就像bumblebee(大黄蜂)一样,总是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的。比如多洛雷斯·乌姆里奇的名字叫Dolores Umbridge, 而Dolores和Dolorous(凄凉,悲伤的)是谐音关系,也意味着这个霍格沃茨女老师的可悲。贞女路4号, Privet Drive 4,是因为Privet bush 是在英国普通家庭中的花园里非常常见的一种植物 – 也意味着德思礼一家的普通。前几天试图去看法语版本的哈利波特,发现Hogwarts叫在法语中Poudlard。Hog – 野猪,warts – 皮肤上的凸起。Poudlard – Poux de Lard, 意思是bacon lice,也和原意保持统一。相比之下,霍格沃茨,只是一串“听起来很外国”的音节罢了。用不同语言去读同样的故事,给了我重新的理解。

另一些细节,是对书整体脉络的感知。以前我记得有人说,第七部大结局写的太赶了,too many things happened in too little time,这次我重读的时候有明显的感觉。找到5个魂器,理解死亡圣器,最后一战。当哈利从被海格从禁林里抱出来的时候,反抗为何加倍了?为什么半人马们就加入了战斗?为什么邓布利多的故事在第七部才一股脑全抖落出来?(显得很是临时抱佛脚)。大战时候,罗琳试图用最少的笔墨有效的勾勒出当时的混乱场面 – 好让哈利穿上他的隐身衣再次逃脱。但是这次我能看出她的局促了。同样,重读第一二部的时候,会觉得这两部似乎没有很好的和剩下5部相连接。似乎罗琳当时还没有想好,先写两部再说。而读第三部《阿兹卡班的囚徒》,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哈利背后还有更大的使命。

还有些其他细节,是通过采访Wizarding World所启发的。首先是基督教对最后结局的影响。我之前竟然没有意识到:比如,死亡圣器有三件(3在基督教中是重要的数字,耶稣死后三天复活)。灵魂的重要性,犯罪会伤害到一个人的灵魂。尤其是哈利为他所爱的人受死,像极了耶稣基督为人类受死。而哈利重生,也像极了耶稣重生。死亡之后,人们会到一个白色的站台,然后可以选择成为鬼魂,或者go on – 罗琳也相信有higher being,死后是有另一个世界的。意识到这点是让我有些吃惊。我以前觉得精妙的原创结局变成了隐藏很好地改装。我atheist或者agnostic的信仰也和书里的世界有所冲突。这些都是我初高中时期不可能看得到的细节,也说明大学没白上吧。

再有,就是不得不感慨罗琳创作的过程。这现在是我最好奇的部分。大学时写30页paper的痛苦经历,让我想知道罗琳如何构造出复杂故事的过程。她是不是也会推翻重写?也躺在床上想故事会怎么发展?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来描述心情?先写结尾再倒过头来写开头?于是我各种搜刮边角料:

罗琳一直喜欢写作和读小说,她没考上牛津,听从母亲意愿去读了Modern Languages,但是大一还没上完就偷摸转到了古典学系。她长大的过程中没有父亲的陪伴,也导致了她书中很多理想化的父亲角色:海格,小天狼星布莱克,邓布利多。写第一部书的时候24岁,从大学毕业。她刚刚离婚,前夫家庭暴力,有一个一岁不到的女儿,母亲多发角质硬化症晚期,在罗琳开始动笔6个月后就去世了,对她写书产生了极大地影响(死亡,孤儿的主题)。她那时在Amnesty International做一个助理工作,窘迫到几乎无家可归的状态。有一天,她坐上伦敦开往曼切斯特的火车,突然看到了一个小男孩,她想到这个男孩是一个巫师–但他自己不知道。这四个小时的火车上,她的灵感迸发,想出了第一部书的大部分细节 – 霍格沃茨,有哪些课程,禁林等等细节。她当时身上没有笔,下火车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这些都记录下来,开始创作。

那是她人生的低谷。她说,自己没什么害怕的了,因为她最大的恐惧已经成为了现实 – 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。所以,写作是她唯一关心的事情,她每天就想写作,写好。这个细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,我觉得我生活在恐惧中 – 很关心别人眼里的我,很怕别人看到我失败。但失败是一种解脱。这不是glamorize poverty,那种生活毫不浪漫,但的确会把人从另一种压力中释放出来。她在写哈利波特之前有过严重的抑郁症,看不到尽头的日子,给与她摄魂怪的启发。

她找了12家出版社,都没有人愿意出版,最后找到了一家小出版社。之所以叫J.K. Rowling而不是Joanne Rowling,是因为出版商担心女作家不能吸引男读者(哈利是个男主人公),所以把first name隐藏掉了。书出来之后得了很多奖,逐渐走向成功。

她在Wizarding World里面展现了一些手稿。最开始,她列出了40个名字,其中一些她从来没用,另一些成为了我们所熟悉的角色 – 纳威·隆巴顿,迪安·托马斯,安吉丽娜·杰克逊等等。她还画了很多画,比如摄魂怪,打人柳的模样。1996年写书的时候,罗琳还是用的打字机,那时候Word文档还没有普及。她在她表哥的咖啡店写,因为那里嘈杂的环境让她一岁的女儿很容易感到疲倦而睡过去,从而给她空闲的时间。到后来2000年以后,罗琳已经出名了,有一天她在家里写书,发现孩子们很吵,外面园丁在修理草坪,她迫不得已出门, 去了the Balmore Hotel。接受奥普拉采访的时候她说: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,这(嘈杂的环境)不再是个问题了,我用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。我看了很是感慨,感觉她人生的轨迹真奇妙。

我没有创作虚构故事的经历,很好奇她的写作过程。她会规定自己每天要写多少么?躺在床上想这些人下一步的行为?她会跟她后来的丈夫,跟她的孩子讨论书中人物的选择和情节走向么?

让我最感动的是,这些人物是如此丰富的活在她的脑海里。我们读者看到的,只是她选择写出来的,但这背后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她没有写的。一个采访中,罗琳简短的谈到19年后每个人物的职业和生活
Interviewer:Is Luna married to Naville? A lot of fans want them to be together.
Rowling: No, Luna is married to a Rolf Scamander, who is the grandson of a great naturalist, so they’d have a very interesting life, globetrotting and looking for weird animals. Interviewer: Is she happy?
Rowling: umh…yeah, yes I think so.
Interviewer: Is Charlie Wesley gay?
Rowling: No, I don’t think so. Dumbledor is gay, I have always imagined him to be gay. Charlie is not, he is just more interested in dragons than woman.

她讨论这些人物的语气和神态,就好像讨论自己的朋友一样。看这个视频的一个瞬间,我无比的羡慕她,她脑海里有这些人物的陪伴。她说,写书就像跑步穿过终点线一样,动量很大,她的想象力带着她继续向前,她知道后面发生了些什么,她必须知道。

很多人会对罗琳说:“你永远写不出超越哈利波特的作品了”。罗琳就回答:“是啊,我大概超越不了了。” 她说自己没有压力非要超越自己以前的成就。我之前会想,如果考入Yale是人生顶峰了,是我的last achievement,那多可悲啊。所以会拼命地去找下一个可以爬,可以达到的目标,是在耶鲁拿到最高的成绩么?是考入最好的医学院?拿到最好的工资么?但看了罗琳的采访,我反而释怀了。我还是会认真地做每一个决定,努力争取最好的,但如果这些决定连起来的道路并没有通向世俗意义上的“成功”,但回头看来每一个点的决策我都不后悔,那我也就很开心了。

哈利波特书中人物之多,之丰富,之复杂,我长大之后更有感触。随便列些名字: 哈利,罗恩,赫敏,纳威,卢娜,马尔福,金妮,乔治,弗莱德,珀西,查理,比尔,卫斯理夫妇,邓布利多,斯内普,伏地魔,贝拉特里克斯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,独特的性格,在故事情节中起到不同的作用,并作出符合他们性格的行为。还记得第六部开头,哈利收到O.W.L.S的成绩单,发现自己有一个O(outstanding),而罗恩一个都没有,他感到窃喜,超过了他的好朋友,但又瞬间感到愧疚,因为自己居然会和最好的朋友比较。这种心情多么的细腻,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吧。我还记得初中语文老师讲,一篇小说最重要的是他的人物,情节环境都是为了人物服务。恐怕是最近读书我才真正的理解这句话。几十年后,我可能不记得在神秘事物司发生了什么,不记得纳威的名字,但会记得有一个圆圆脸的笨男孩,勇敢而正直。

HP是我逃离现实的办法 – 每年期末考试我都会重新翻开。比起魔戒和冰与火之歌,哈利波特和我们麻瓜的生活有着更好的结合。这样一个隐藏在我们世界背面的世界,就在我们身边的骑士公交车,存在却看不见的破釜酒吧,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。这个世界不是架空的,而是建立在我的世界上的。

最后想说,哈利波特教会我的一些:
爱我们的人不会真的离开; 珍惜和感激父母的爱;
真正的友谊是需要付出很多的;
学习好可以,差不多也能过的不错,非常差也不是问题;
钱和权利没什么值得追求的;

一些我至爱至爱的quotes:

“Words are, in my not-so-humble opinion, our most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magic. Capable of both inflicting injury, and remedying it.” ― Albus Dumbledore

“Of course it is happening inside your head, Harry, but why on earth should that mean that it is not real?” ― Albus Dumbledore

“You think the dead we loved truly ever leave us? You think that we don’t recall them more clearly in times of great trouble?” — Albus Dumbledore

“Things we lose have a way of coming back to us in the end, if not always in the way we expect.” ― Luna Lovegood.

“The thing about growing up with Fred and George is that you sort of start thinking anything’s possible if you’ve got enough nerve.” — Ginny Weasley

“You’re just as sane as I am.” —Luna Lovegood

“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a man’s like, take a good look at how he treats his inferiors, not his equals.” — Sirius Black

“It takes a great deal of bravery to stand up to our enemies, but just as much to stand up to our friends.” ― Albus Dumbledore

“It is our choices, Harry,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,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.” — Albus Dumbled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