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在考试期间写的。

最近发现了一个很喜欢的博客:https://justzht.com/

喜欢这个博客有很多原因:博主是个程序员,portfolio有很多好玩的产品不说,他也会把真实的,细腻的心思记录下来。我能够从他2014年大学时代一直看到今天,期间他所经历过的困惑,焦虑,和一些阶段性的成就所带来的喜悦,我也都能体会到。很有共鸣。

另一个格外喜欢这个博主的原因,是他并不走寻常路。有一些人就会像他这样,tolerate bullshit的能力比较小,对于自己不认同的体制,不会削尖脑袋去适应。大学时他经常翘课,GPA也只有2.9几,对于不认同的人(比如大学里的辅导员,班主任一类的)就会反抗。遇到自己喜欢的事,比如写代码,做产品,外包,就会一股脑埋下去做。我很是喜欢这种人。

之所以想到这个,就是会想想自己的路走的,绝对不是在每一个选择都做到“完美”。在耶鲁我见过好多的:史家小学 – 北京四中 – 常春藤名校– IBD or MBB – 最后去了PE或者venture fund做investing。他们从小学就开始上学而思,英语就已经流利,妈妈会在教室后面一起记奥数笔记。在每一个阶段都似乎做了optimal solution,最后的结果就是boring as fuck。

放在四五年前的我可能还会对这种人产生佩服,但是现在我只觉得好无聊。他们的人生看似有无限可能,但实际上却被自己脑海了的“最优通道”困住了,没有spontaneity, 也没有creativity。尤其是妈妈最近公司打官司等等,反而会对做investment人产生很强烈的抵触。拿着别人的钱去投资,哪怕做的再好,头衔再靓丽,都无法使我钦佩了。真正做内容,做产品,对这世界有一点点推动,让一小撮儿人更开心的那种人,我更喜欢,更愿意接触。

我自己在哪里呢?我觉得自己在两者之间吧。童年被父母放羊,很难说每步都走得顺利,去了名不见经传的初中。但后来有个自我规训的过程,也尝到了这种”体制内“的甜头。耶鲁毕业之后没有选择大部分人都会做的事情,而是读了研究生,离开了美国,反而现在过得很开心,觉得自由自在,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。

感觉自己的人生很像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,因为人生就是本来不是convex function, 没有closed-form solution,只好在每一步都朝着自己最想去的方向走就好了。

开始工作了

很期待即将开始的full-time生活。上一次长时间的工作还是在gap year期间,但是那时候毕竟知道自己还要回到耶鲁上学,自己也不会想回到T或者Z公司做全职,所以那时候对待工作的心态就不太一样。现在在很好的平台,有愿意带我的老板,我是有着十足的动力想要证明自己。

工作有另一个好处,就是我不用再做大量的context switch了。有一件事占据了我生活中50%的清醒时间,其实挺好的。这份工作目前看来(我现在是part-time)也有着我所希望的,需要写代码也需要对市场的理解。写了三年代码,如果当时去了MED家或者MEC家,或者其他完全不用写码的公司,我大概也会很难受吧。

想多做点项目

自从开学之后就没时间维护coursefinder了,现在自己用都能感觉很多信息不够updated。等考完试打算重新整理下,然后再做一波推广试试。也终于有时间写Vocab app了,想试试flutter 或者 react native写,这样以后方便移植到手机上。不想学ios开发,感觉好局限,但是光做web好像也很难受,毕竟连coursefinder这种网站,都有一半的访问来自手机端。我可能手机太小了(iphone 12 mini),为了跑步方便买的,所以远远低估了其他人使用手机的频率和场景。

vocab app想写很久了,一直在脑海里徘徊的想法,想的我手痒痒。

本来3月份的法语C2考试,我实在逼不动自己了,要是想考过还得再备考两个月,而我已经sprint了接近半年,需要休息下。打算这两天发封求情email看能不能再推到11月份,不行的话就abandon吧,损失个报名费,换取happiness。

Side projects?

priority is ofc 上班,要能顺利留下来全职才好,但是其他的事情有以下几个选择:

  • 上吉他课,一直是自己弹着玩,想找个老师指点下
  • 去gym - 想多做weight lifting了
  • 写vocab app - 白天写代码,晚上下班还能有脑子么?

知道自己能力有限,也不想overstretched,所以三个里面打算选一个。还没有想好,等搬到日内瓦再说吧。